分類
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

動、不動的學習

5 月 2024

撰文: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在社會資源貧乏的情況下,兒童沒有甚麼好玩或好看的事物;但當眼前的物件沒有任何細微的變化,也沒有詳細的語言或文字的指示,兒童卻能自己觀察眼前與之前看見的異同,或眼前與其他見過事物的聯想,更嘗試使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見所聞,這就是主動的學習,除了腦袋的學習外,心理素質也會不自覺地提高了。

現代科技不斷進步,大家只要安坐在家中,便可透過電視或手機瞬間遊歷世界;究竟看電視或網路資訊是否需要很專心呢?原來能觀看視頻訊息,並不一定代表兒童很專心學習,因為這是被動學習的類別,需要眼前有色彩繽紛的訊息,還需要有持續的語言旁白,可能缺少其中一個環節都會變得不專心。

縱使現今學生仍然需要在課室學習,但在目前信息科技的協助下,似乎可以讓學生無遠弗屆地,看到遠方的情境,可惜當中仍有不足之處;他們需要親歷其境,置身其中,才會有更全面的體會及學習,現今的學習需要更多感官管道的參與,才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,究竟有沒有其他選擇呢?

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的,但資源卻是有限的,是否可以無止境地以多感官刺激學習呢?大家是否需要停一停,想一想為甚麼越來越多人提出素食,或星期一素食一天;也有些人建議反璞歸真去過一些原始的生活呢?學習活動及安排可能需要有類似的行動,才能讓兒童領會學習的真諦,感受學習過程中的原汁原味!

要達到這個逆轉的狀態,需要家長及教師的引導,才可以改變這個時代的潮流及習慣;現在有一些建議的活動可供家長及教師參考,如:嘗試關掉電視機的聲量,讓他們感受有如聾人一樣,只能用眼看而未能用耳聽地吸引訊息;也可以用布遮蓋電視機的畫面,使他們有如聽收音機,只能從別人的說話想像出當時的情景,在缺乏視覺協助下仍能掌握劇情,又例如將一些食物放在三隻杯的其中一隻,要求他們以嗅覺聞出食物在那一隻杯內,是很多的動感學習。

家長及教師在教學中做出一些小動作,當中可能產生一些不明朗的因素,使他們卻步,但同時亦會使他們產生更多的好奇心,經引導下可以有更大的學習動力,由動心及動腦開始,再帶動他們自己追尋自己想聽及想看的事物,成為主動積極的學習者!

孩子接觸的「兩文三語」

5 月 2024

撰文:鄭萃雯

一日下午,我一對兩歲半的孖仔左右仔在吃自製啫喱杯。哥哥突然說:

「媽咪,幫我扣扣Please!」「吓?扣咩?」「幫我扣扣。」

此時,哥哥將啫喱杯和小湯匙推給我,我才恍然大悟:「原來你想我幫你掏乾淨杯底的啫喱!」

「媽咪,幫我扣扣Please!」這句短短七個字,就包含了兩文三語粵語、英文、褔健話。懂褔建話或台語的朋友就明白,哥哥所講的「扣扣」,不是「扣鈕」的「扣」,而是粵語發音近似「扣」的褔建話,有「刮、掏、挖」的意思。如果哥哥對著他們百分之一百廣東人的爸爸說這句話,我相信爸爸猜到太陽落山也猜不出其意思來。那麼「扣扣」這個詞語從哪裡學來?其實沒有人專程教左右仔,相信只是我媽在家中習慣說褔建話,左右仔聽著聽著,不知不覺就這樣學了起來。至於英文「Please」的出現,相信很多人也想像到,主要來自家中的外傭姐姐。

是否年紀越小,越接觸得多不同語言就越好?不一定。有兒童精神科醫生說,香港不少家庭的語言環境都「七國咁亂」,父母說粵語、袓父母說中國方言、外傭講菲律賓式英語或印尼式粵語。越多不同的語言,對幼兒來說會越無所適從,建議讓兩歲前的小朋友,盡量在單一的語言環境成長,先大致掌握好一種語言後,再在生活中引入另一種語言。

比方說,家長想子女英文好,特意聘請菲律賓藉外傭(因為菲傭一般堅持說英語、印傭大多會學廣東話),醫生亦提醒家長,最好都盡量配合在家中以純英語對話。中英夾雜無助孩子學好語言,更有機會令幼兒理解混亂,影響語言發展進度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久咳?支氣管發炎?還是哮喘?

5 月 2024

撰文:鄭萃雯

小朋友咳不停,咳嗽情況往往持續整整一個月,尤其到半夜三更最嚴重,咳醒、咳至失眠,再倦極睡著,對小朋友、大人,都是折磨!到底為何久咳不止? 氣管敏感還是發炎? 請教醫生,原來這也屬於哮喘!

孩子年紀小,氣管自然會比較幼、比較窄,就算只是普通傷風感冒,亦較容易有鼻塞、鼻鼾,甚至氣促的情況。不過和支氣管炎不同的,普通傷風感冒大約一星期內會康復,但支氣管炎的咳嗽持續時間可以長達二十多日,所以由發病起持續咳嗽一個月,絕對不足為奇。

這又引申另一個問題:為何會有支氣管炎?醫生說,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體病毒(RSV)。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毒,經飛沫及空氣傳播。它會令氣管收縮、發炎,並產生痰涎,痰涎積聚又令氣道進一步狹窄,刺激患者咳嗽,造成惡性循環。醫生指,這些情況可能會處方氣管擴張藥,讓小朋友病徵減退,靠自身的免疫力擊退病毒,不過小朋友一旦試過感染RSV,氣管某程度上亦受過破壞,日後演變成哮喘的機會亦增加。經醫生這樣一說,我的大兒子過往的確因感染RSV入院,而之後每次感冒咳嗽,所需的康復時間均比小兒子長啊!

「那麼你的大兒子應該是有哮喘了。」醫生這一句結論,絕對是我最不想聽到的。哮喘,最壞的可致死亡啊!等一等,這是最壞情況。醫生補充,哮喘其實分為四級。

第一級 偶發性哮喘

通常因為感染呼吸道病毒,例如RSV或過濾性病毒引起,一年中偶發幾次,其餘時間正常。所以只要在氣管收縮、氣促時候使用氣管舒張劑紓緩不適,無甚副作用,亦毋須長期用藥。

不過如果無適當紓緩氣管收縮問題,氣管會越來越容易收窄,哮喘有可能升級。

第二級 輕微持續性哮喘

患者大約一個月會發病一至兩次,氣管舒張劑不足以處理,需要以吸入式類固醇「治本」,控制發炎情況。吸入式類固醇有分不同的度數,醫生會按情況,處方不用劑量,有需要時使用。

第三級 中度持續性哮喘

患者平均每星期哮喘發作一次,每日需要使用氣管舒張劑。

第四級 嚴重持續性哮喘

患者每天都要使用氣管舒張劑,每日三至四次,同時要使用吸入式類固醇控制病情。

經醫生提醒,我以後不應再害怕讓小朋友使用吸入式氣管舒張劑了!及早紓緩孩子咳嗽氣喘,長遠亦希望可以避免哮喘情況惡化。